民政服务站作为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的重要平台,是传递党和政府温暖的重要窗口。今年以来,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大力推进民政服务站建设,扎实提高为民服务能力,让群众的幸福、实惠更加可感可及。
整体谋划布局
夯实建设基础
实现服务站的民生服务功能,建成是前提。为此,市民政局专题研究服务站建设,逐一解决全市所有乡镇(街道)服务站布局建设、推进时限、经费保障等问题,并建立由领导干部带队、分片指导服务的工作机制。建设过程中,充分调动市、县、乡三级力量,市级层面加强统筹安排,有效整合民政、农业农村、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的资源,统筹运用好相关政策、项目、资金等;县级层面推动具体实施、提供要素保障、落实人员配备,确保建成管住用好服务站;乡镇层面则具体落实场地选用、日常管理细化等工作。截至4月底,梧州市下辖的66个乡镇(街道)已全部完成服务站挂牌运转、制度上墙、人员配备等工作。
规范运行流程
提高管理水平
发挥服务站的民生服务作用,管好是关键。为此,梧州市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,保障服务站日常运行标准化、规范化、系统化。为了解决服务站“干什么”的问题,制定《民政服务站服务清单》,把工作责任细化为10条内容,既让工作人员清楚自己要干什么,也让群众知道这里可以办什么。为了解决“怎么干”的问题,制定《民政服务站服务规范》,确保服务站工作有章可循、规范有序。为了解决“干得如何”的问题,制定《民政服务站工作人员考核办法》等制度,通过定期检查、随机抽查、群众评议等方式,对服务站的服务质量、工作效率、群众满意度等进行监督考核,让“门开、人在、事成”成为服务站运行“标配”。
注重队伍建设
配强工作力量
提升服务站的民生服务水平,人员是核心。为了建设一支扎根基层、熟悉业务的队伍,梧州市把好选聘、考核、激励等关口。在选聘环节,为选拔出熟悉当地风俗情况、同时兼备基本履职能力和知识基础的工作人员,重点选拔本地户籍的大学毕业生。在考核环节,把管理制度执行情况、任务完成情况、群众评价等作为考核内容,做到“用服务说话、让人民评价”。在激励方面,建立人员报酬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,部分县每年还按一定比例,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。
突出“三心”服务
擦亮为民底色
彰显服务站的服务成效,用心是根本。为了让服务站成为直抵群众心坎的“前站哨所”,梧州市强调“三心”工作法,着力提升服务质效。一是细心建设集成困难群众信息的数据中心。服务站把低保、特困供养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群体分类分户建档、动态掌握变化、跟踪救助成效。截至5月底,全市民政服务站已收录16701户27231人动态信息,为进一步实施精准帮扶打牢基础。二是贴心打造全天候为民办事的服务窗口。为方便群众了解政策、办理业务,服务站开通电话、短信、微信等多形式的咨询渠道,及时为群众解答疑惑。同时,在节假日安排工作人员值守,全天候、不打烊提供服务,做到无特殊情况必须当天办结。三是暖心送服务到困难群众家门口。服务站安排工作人员走村入户,深入困难家庭宣传政策、核实信息、落实帮扶措施。截至5月底,累计开展入户服务400次,惠及群众1.2万余人次。
文件下载:
关联文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