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基本案情】
2024年3月,家住四川成都的李女士像往常一样刷短视频,偶然看到一个名叫阿乐的男子正在直播。阿乐年轻帅气,自称是成都某贸易公司的老板,事业有成,开直播只是为了聊天交友、帮助有困难的人。直播中,一名自称生活困难的“粉丝”连线求助。阿乐听完后表现得十分仗义,当场表示资助对方,不求任何回报。随即直播间传来“支付宝到账1万元”的声音。这一幕让李女士深受感动,对阿乐的信任感油然而生。
然而,随后一名女主播突然闯进阿乐的直播间,两人因蹭流量问题起了争执,并约定进行一场PK赛,规则是谁的“粉丝”刷的礼物多,谁就赢。PK开始后,阿乐情绪激动,不断催促“粉丝”刷礼物:“李大姐,能不能帮我补个‘嘉年华’?这局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赢!”他还表示刷礼物的“粉丝”将会获得高额回报。被阿乐先前善举打动的李女士开始疯狂刷礼物支持,短短几小时就刷掉8000多元,这是她好几个月的收入。直播结束后,李女士多次通过短视频平台私信阿乐,希望他能兑现高额回报的承诺,却始终得不到回复。几天后,她发现自己已被阿乐拉黑,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。本以为在直播间交到了一个“高富帅”的朋友,没想到最后竟是这样的结果。醒悟过来的李女士向警方报案。
警方调查发现,类似骗局并非个例。50多岁的贾先生是上海的一名保安,2024年初刚拿到11万多元的工伤补助金。他在短视频平台看到女主播小颖的直播,同样被其“白富美”人设和“慷慨助人”的情节所吸引。在小颖的PK赛中,她承诺刷的金额越多,返利越多。贾先生为了获得所谓的高额回报,竟将全部工伤补助金都刷了进去,结果同样被拉黑。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,这些主播涉嫌诈骗的嫌疑也越来越大。警方发现这些主播的身份都是虚构的,他们精心打造成功人士形象只是为了获取“粉丝”信任。并且那些与主播连线的“有困难的粉丝”身份也是假的,所谓的资助陌生人情节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。最终,警方抓获了多名犯罪嫌疑人,共有77名犯罪嫌疑人落网。
【典型意义】
近年来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隐蔽性强、扩散范围广、资金转移快、打击难度大等特点,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,以“捐赠返现”“捐赠返利”“配捐”“投流”“公益理财”等名义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,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,严重损害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慈善事业的形象。
有关网络平台要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》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》等有关规定,对涉及慈善活动的内容加大审核力度,切实防范一些主播通过造谣、炒作、制造“悲情戏”、践踏求助人尊严、侵害受益人隐私等违反法律法规、违背公序良俗的手段,蓄意制造舆论“热点”,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。
社会公众如发现有不法分子假借慈善之名牟利、违法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,可以向民政部门、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投诉、举报。自然人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,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。
【法律适用】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: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,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,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,合作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自行开展公开募捐。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对合作方进行评估,依法签订书面协议,在募捐方案中载明合作方的相关信息,并对合作方的相关行为进行指导和监督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》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二款:自然人、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,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。
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
广西南国雄鹰律师事务所
2025年9月30日
文件下载:
关联文件: